激光熔覆技术在工业应用中虽然具有显著优势,但其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多种缺陷。以下是常见的缺陷类型及其避免方法,结合行业实践与技术专利案例进行分析:
一、常见缺陷及成因
1. 气孔
成因:
熔覆过程中材料表面的气体(如氢、氧)未及时逸出,凝固时形成气孔。
粉末材料未充分烘干,含水量或杂质导致气化。
激光功率不足,熔池流动性差,气体无法排出。
案例:马鞍山恒精新能源的专利(CN120384284A)提到,激光功率不稳定会导致刹车盘制动面出现气泡。
2. 裂纹
成因:
热应力集中:熔覆层与基材热膨胀系数差异大,冷却时产生残余应力。
晶界弱化:熔覆层底部树枝晶偏析导致晶间结合力下降。
搭接不良:多道熔覆搭接区域未充分熔合,形成薄弱区。
案例:四川凉山水洛河电力的专利(CN120375983A)指出,裂纹是水轮机激光熔覆层的主要缺陷,需通过智能优化参数控制。
3. 疏松
成因:
熔覆过程中温度梯度大,导致成分分布不均匀。
粉末送粉速率过高,熔池未能完全熔化粉末颗粒。
案例:百度百科(2025年05月21日)提到,疏松与熔覆剂喷嘴设计不合理有关。
4. 表面不平整
成因:
激光功率或扫描速度不匹配,导致熔覆层厚度波动。
多道搭接未对齐,形成台阶状缺陷。
案例:襄阳博亚精工的专利(CN115330680B)提出通过缺陷特征匹配优化参数,提升表面质量。
5. 稀释率异常
成因:
基材熔化过多,导致涂层成分被稀释,性能下降。
激光功率过高或扫描速度过慢。
案例:百度百科提到,稀释率通常需控制在5%以下,过高会破坏涂层设计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