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熔覆技术中常用的粉末材料种类繁多,选择时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(如耐磨、耐腐蚀、耐高温等)和性能需求进行匹配。以下是常见的粉末材料分类及其特点:
1. 自熔性合金粉末
特点:含有自熔元素(如硼、硅),可在激光作用下无需额外焊剂即可熔化,结合强度高。
常见类型:
铁基合金(如Fe55):成本低、与碳钢/合金钢适配性好,但易氧化、裂纹敏感。
钴基合金(如Stellite-6):抗高温、耐磨损和腐蚀性能优异,但成本高(是镍基的2-3倍)。
镍基合金(如Ni60、NiCrBSi):耐蚀性、耐热性突出,常用于酸性或高温环境。
铜基合金(如CuPb10Sn10):自润滑性能好,适合摩擦部件修复。
应用:汽轮机叶片、轧辊、齿轮等表面强化或修复。
2. 陶瓷粉末
特点:高硬度、耐磨耐腐蚀,但与金属基材热膨胀系数差异大,易产生裂纹。
常见类型:
氧化物陶瓷(如Al₂O₃、ZrO₂):抗氧化性能优异。
氮化物陶瓷(如Si₃N₄、BN):高硬度且导热性好。
碳化物陶瓷(如TiC、WC):耐磨性极佳,但脆性较高。
复合应用:常与金属基体混合使用(如Fe-WC、NiCrBSi/WC-Co),兼顾韧性与耐磨性。
案例:北京赛亿科技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专利中,采用氮化物+氧化物+石墨烯增强界面结合强度。
3. 复合粉末
特点:将金属与陶瓷、硬质相等复合,平衡性能与工艺性。
常见组合:
金属+陶瓷:如Fe-TiC、Ni-WC,提升耐磨性和抗冲击性。
金属+功能添加剂:如稀土元素(CeO₂)、活性成分(ZrH₂),改善涂层稳定性。
优势:弥补单一材料的缺陷,例如通过氮化硼-氮化硅梯度设计降低摩擦系数。
案例:江西瀚鸿的吸波高熵合金复合涂层,结合高熵合金与减摩粉体,实现硬度与吸波性能的协同提升。
4. 高熵合金粉末
特点:由5种以上元素等原子比组成,具有超高强度、耐磨耐蚀性及抗高温氧化能力。
常见配方:
AlCoCrFeNi、CoCrFeNiTi:综合性能均衡。
添加增强相:如WC、SiC颗粒,进一步提升抗磨性能。
应用:航空航天、海洋工程等极端环境下的关键部件。
挑战:工艺窗口窄(易裂纹),需精确控制激光参数(功率、扫描速度)。
5. 其他金属粉末
铜合金:高导电/导热性,用于液冷散热系统。
钛合金:轻量化+耐腐蚀,适合医疗器械、消费电子。
镁/锆基合金:抗热氧化性能突出,用于高温部件。
案例:天工股份与品德新材合作开发的钛合金粉末,通过等离子雾化技术提升纯度,应用于增材制造。
选择粉末材料的关键因素
性能需求:耐磨(碳化物)、耐腐蚀(镍基)、耐高温(钴基)。
成本控制:铁基成本最低,钴基最贵。
工艺适配性:粉末粒径(通常10-53μm)、流动性需匹配送粉设备。
界面结合:通过预处理(如基材表面清洁)和工艺优化(激光功率、扫描速度)减少裂纹/气孔。
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并优化工艺参数,激光熔覆可实现从“修复”到“高性能制造”的跨越,广泛应用于工业、医疗、航空航天等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