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熔覆厂家

技术工艺

15922273407

咨询热线

热影响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

热影响区(HAZ)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焊接或激光熔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,具体表现如下:


1. 力学性能的变化

  • 硬度梯度差异
    热影响区的硬度通常呈现“中间高、两端低”的梯度分布。例如:

    • 熔合区:由于晶粒粗化和局部过热,硬度可能显著升高(如低碳钢熔合区硬度可达HV300以上),但韧性明显下降。

    • 粗晶区:形成魏氏组织(如低碳钢)或粗大马氏体(如高碳钢),导致脆性增加,抗冲击能力降低。

    • 正火区:组织细化(如细珠光体+铁素体),硬度适中且均匀,力学性能优于母材。

    • 回火区(调质钢):原有回火组织分解,可能导致局部软化(如硬度下降20%~30%)。

  • 强度与韧性的矛盾

    • 强度提升:正火区因晶粒细化,屈服强度可能提升15%左右。

    • 韧性下降:粗晶区因晶粒粗大或马氏体形成,冲击韧性可能下降40%以上,甚至成为裂纹萌生源。

    • 脆性转变温度升高:粗晶区的魏氏组织会使材料在低温下更易脆断。

  • 疲劳性能恶化
    热影响区的显微裂纹、残余应力和组织不均匀性会显著降低材料的疲劳寿命。例如:

    • 表面残余拉应力集中区域,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可能比母材快3~5倍。

    • 马氏体区域(如高碳钢)因高硬度伴随脆性,易在交变载荷下发生疲劳断裂。


2. 微观组织的复杂性

  • 晶粒尺寸差异

    • 粗晶区:奥氏体晶粒在高温下异常长大(晶粒尺寸可达母材的5~10倍),冷却后形成粗大柱状晶或魏氏组织。

    • 细晶区:快速冷却促使奥氏体晶粒细化(晶粒尺寸为母材的1/3~1/5),形成均匀的珠光体+铁素体组织。

  • 相变产物多样性

    • 马氏体区:高碳钢或合金钢在快速冷却时形成板条状或片状马氏体,伴随高残余应力。

    • 贝氏体区:中等冷却速度下形成上贝氏体或下贝氏体,硬度介于马氏体和珠光体之间。

    • M-A组元(合金钢):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混合组织,可能导致局部脆性或裂纹扩展。

  • 非平衡组织
    焊接热循环的快速加热和冷却会导致非平衡相变(如贝氏体、粒状贝氏体),这些组织通常比平衡态组织更硬但更脆。


3. 缺陷与失效风险

  • 裂纹敏感性增加

    • 冷裂纹:马氏体区因高硬度和残余应力(可达600MPa),易在焊后冷却阶段形成冷裂纹。

    • 再热裂纹:某些合金钢(如含钼钢)在600~650°C区间二次加热时,晶界析出相(如MC碳化物)可能导致再热裂纹。

    • 显微裂纹:粗晶区的魏氏组织或马氏体区的裂纹萌生倾向,可能引发宏观裂纹。

  • 残余应力集中

    • 熔合区因局部过热和快速冷却,残余拉应力可达母材屈服强度的80%。

    • 这种应力叠加可能降低材料的承载能力,甚至引发延迟断裂。

    • 热影响区与母材、焊缝之间的热膨胀差异会导致残余应力分布不均。例如:

  • 腐蚀敏感性

    • 晶间腐蚀: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影响区因晶界碳化物析出(如Cr23C6),可能导致局部贫铬,加剧晶间腐蚀。

    • 应力腐蚀开裂:残余应力与腐蚀环境共同作用下,热影响区易成为应力腐蚀裂纹的起点。


4. 工艺参数与材料成分的关联性

  • 热输入量的影响

    • 热输入量每增加1 kJ/mm,热影响区宽度扩大0.5~0.8 mm(如气焊热影响区可达27 mm,而激光焊接仅1~2 mm)。

    • 高热输入会加剧晶粒粗化,而低热输入(如激光焊接)可抑制粗晶区形成。

  • 冷却速度的决定性作用

    • 冷却速度超过临界值(如80°C/s)时,易形成淬硬组织(如马氏体)。

    • 通过预热(150~300°C)可降低冷却速度,减少淬硬倾向。

  • 材料成分的敏感性

    • 碳当量:碳当量>0.45%的钢材(如18MnMoNb)易形成淬硬马氏体。

    • 合金元素:钼、钒等元素会促进再热裂纹,钛、铌等微合金化元素可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。


5. 控制与优化措施

  • 工艺调整

    • 窄间隙焊接:减少热输入,使热影响区宽度缩减40%。

    • 多道焊:通过分段加热降低单次热循环的峰值温度。

    • 焊后热处理:如580~620°C回火,可消除残余应力并改善组织均匀性。

  • 材料选择

    • 对于易淬火钢,选用低碳当量(<0.45%)或添加钛、铌等微合金化元素。

    • 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时,控制焊接热输入以避免晶间腐蚀敏感区(600~1000°C区间)。

  • 监测与检测

    • 通过金相分析(如观察晶粒尺寸、相变产物)评估热影响区质量。

    • 使用超声波或X射线探伤检测裂纹等缺陷。


相关文章